看起來就像一般超市,

      卻是儲存愛心物資的銀行,

挑選商品的人就像一般人,

     只是他們現在需要領取社會的幫助,讓生活重新運轉*

center12_20120726.600_50
Photo by 自由時報

2012/08/21 米田共/Jim Wu

在新聞上看到台中市「綠川食物銀行」82日的開幕消息,地點就位在第一廣場C1區七樓,約180多坪大。問題什麼是食物銀行?

「食物銀行,主要為經濟有困難人士提供暫時性膳食支援,鼓勵他們自力更生,食物來源主要由團體及私人捐助,過去有銀行、連鎖速食店、酒店、超市及食品供應商響應,捐贈熟食、乾糧及餐券,或以特惠價出售食品。」《維基百科》

「綠川食物銀行」也是因為各界愛心的支持才得以成立。台中市府社會局副局長利坤明表示,包括上百坪的場地和裝潢是免費贊助的、場內的貨架和物資是由全聯福利社供應、阿麵達食品也提供一萬多包速食麵,物品的上架是由紅十字會協助,其它像是霧峰農工師生發起一人捐一罐的愛心活動等,都是食物銀行寶貴的資源。

進一步搜尋資料,才發現食物銀行在國外及台灣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,在新北市有個社福機構就叫作「食物銀行」,和一百多家麵包店合作,志工每天到各處回收店家賣剩的麵包,然後轉送給需要幫助的民眾,這個工作也已經進行了15年之久。

食物銀行需要高度的資源整合,物資的募集和發放有相當時效性,就像是上述的麵包、肉類、牛奶、蔬果這些容易腐壞的食品,就需要一套快速的物流系統,以美國芝加哥FEEDING ILLINOIS 為例,以下列點說明。

food_bank_flow_chart  

Photo by FEEDING ILLINOIS 

1.愛心人士捐贈食物,或者向當地食品公司購買。
2.將捐贈食物送往食物銀行。
3.銀行儲存及分配食物。當銀行收到食物時,會檢查東西的品質和類型,接著再重新包裝,分配給服務站。
4.服務站(發放點),像是臨時搭建的援助站、避難所和規模較小的食物儲藏室。這些小單位收到來自食物銀行的物資後,再給予民眾上飲食上的協助。
5.最終將食物提供給需要幫助的民眾。

i1978409
Photo by nownews

各家食物銀行進行的方式不盡相同,就像看到文章第一眼,進入「綠川食物銀行」,眼前的食物都整齊地擺放在架上,再加上全年無休,天天可取貨的經營方式,不論看起來或運作上就像是超市一樣。

這樣的作法,目的在於讓弱勢民眾挑選真正需要的物品,在受助的過程中可以感到更多的貼心和尊重。另外社會局表示,發放愛心物資的活動過去就有,但因為時間固定,無法針對突發狀況提供援助,再加上發放統一的物品,並非人人需要,因此實體食物銀行的成立,可以解決這兩個部分的問題。

「綠川食物銀行」的成立,目的在於協助突然發生變故的弱勢家庭,每個家庭取用食物的量是有額度限制的:
-家庭戶數1-3人,配發500
-家庭戶數4-6人,配發700
-家庭戶數七人以上,配發1000
*物資都是比市價便宜,多少錢就扣多少點。

這是全台灣第一家以實體商店經營方式經營的「食物銀行」,不難連想到過去分享的公益行銷案例­通通拿去做公益好嗎?」開一家店專門做公益有可能嗎?美國百貨公司Treasure & Bond是一個做公益兼具品牌、銷售的例子。

不論如何這是一個很聰明的公益作法,特別是我們看到有效的資源整合,以及彌補過去作業上的缺點。台中市社會局表示,陸續會在大里,豐原和海線地區籌設更多食物銀行,方便受助民眾就近選取需要的物資。如果你是地方店家,經營麵包店,販賣蔬果,有多餘的食物,與其丟棄,把他們存到食物銀行,轉換成愛心,是個不錯的選擇喔!

樂見這樣的創意出現,但內心其實是希望食物銀行不要越開越多,那就代表整個社會的狀況越不好,提供物資是一時的,讓需要幫助的人自己自足,才是最關鍵的*

arrow
arrow

    米田共創意行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